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
中國消費者協會(以下簡稱“中消協”)1月14日對外發布“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”,分別是:防疫產品價格和質量問題突出;“直播帶貨”新問題層出不窮;“雙11”復雜規則難壞“尾款人”;酒店、旅游、出行退訂糾紛多;長租公寓接連爆雷跑路;在線培訓服務亂象頻現;未成年人網游充值、打賞退款難;外賣平臺“多等5分鐘”被指“甩鍋”給消費者;智能快遞柜超時收費引不滿;航司“不限次飛行產品”限制多。
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,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諸多影響,消費市場也面臨著不少挑戰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20年前三季度,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23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3.5%。1-11月份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415億元,同比下降4.8%。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,國內消費市場明顯復蘇,線上消費快速增長,線下消費持續改善。
回顧2020年,消費維權輿情呈現現出如下特征:一是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;二是互聯網消費熱度高漲,直播帶貨、在線教育、網絡游戲等“云上”消費維權較為突出;三是新業務、新模式帶來新消費問題,互聯網經濟“強監管”呼聲走高;四是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,消費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。
2020年消費市場在危機下蘊藏著許多新生機,傳統消費與新型消費更加融合,消費場景也更加多元化。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開局之年,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。中消協希望通過梳理榜單和解讀熱點,助力有關部門、消協組織、行業協會、企業破解消費維權難點痛點,為廣大消費者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,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,進一步促進消費復蘇。